甘肃忠恒集团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医疗养老、生物科技、循环经济、教育文化、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

搜索

甘肃忠恒集团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医疗养老、生物科技、循环经济、教育文化、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

造福社会,回馈于民
打造百年忠恒
ZHONG HENG GROUP
集团业务
tel

政府采购将再掀“绿色风暴”

作者:中国财经报 来源:中国财经报 时间:2022-06-09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多领域已开启新一轮绿色转型与发展。财政部日前发布了《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在“双碳”目标下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精准发力定下新基调。

政府绿色采购作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手段,可通过强大的购买示范效应,引导和带动更多政策和社会资金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并引领全社会进一步加大低碳消费和强化低碳生产理念。新基调的落脚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分类制定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二是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三是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公务用车和用船政府采购力度,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除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外原则上采购新能源汽车,优先采购提供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服务,公务用船优先采购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四是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在政府采购文件中明确绿色低碳要求,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可以预见的是,政府采购领域将再次掀起一场“绿色风暴”,爆发强劲力量。

《意见》引热议

《意见》一经发布,即在业内引发热议。

内蒙古财政厅政府采购处处长赵大军把《意见》比作一本“指导手册”。他认为,《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明确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目标,指导各级财政部门明确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找准着力点。他告诉记者,接下来内蒙古将认真学习研究《意见》中提出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实施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方案。

“《意见》作为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一项保障政策,明确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目标,有利于发挥政府采购等多项政策协同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多部门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有力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丁_表示,在近期我国相继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多个重要文件中,均把政府绿色采购作为我国“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文件中都提出要加强政府绿色采购实施和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标准,要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等,足以证明政府绿色采购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于《意见》中所提到的“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这一内容,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认证中心副主任徐韬表示:“建筑业是城市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而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是重中之重。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支持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动加快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实现工程建设的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是推动建设领域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此外,陕西省、安徽省、湖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目前不少地市正在积极申报新一批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接下来,财政厅将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抓紧落实相关要求。

政府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其实,在本轮“绿色风暴”袭来前,我国政府采购领域已“绿意盎然”。不断健全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历来是财政部重点工作,跟随政策指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积极采购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政府绿色消费行为在我国已蔚然成风。

首先,通过加大强制采购、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力度,有效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对社会绿色消费起到了引领作用。对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实施品目清单管理,对于已列入品目清单的产品类别,采购人可在采购需求中提出更高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获证产品给予优先待遇。对于未列入品目清单的产品类别,鼓励采购人综合考虑节能、节水、环保、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因素,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在采购需求中提出相关绿色采购要求,促进绿色产品推广应用。2020年,全国强制和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达85.7%,全国优先采购环保产品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达85.5%。

其次,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探索形成政府采购助力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2020年,财政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经过两年的试点工作,南京、杭州、绍兴、湖州、青岛、佛山6个城市探索并形成了政府采购医院、体育场馆、保障性住房、学校、展览馆等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建材需求标准规范,并嵌入采购文件、采购合同,建立了公共项目全周期管控机制,开展了绿色建材批量集中采购。目前,纳入试点的工程项目超过200个,金额达1025亿元。

再其次,着力构建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体系。财政部会同生态环境部、国家邮政局制定了快递包装需求标准,从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三个方面规定了包装材料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引导供应商使用循环有机可再生的包装产品。此外,为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制订绿色数据中心、打印复印耗材等政府采购需求标准。

最后,支持重点产品绿色采购。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方面,财政部要求机要通信和相对固定路线的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原则上采购新能源汽车,指导海南省试行强制采购国产清洁能源汽车。在中央预算单位的家具、印刷、汽车维修等定点采购方案中,明确要求使用低挥发性原辅材料,减少空气污染。

政府绿色采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应看到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仍有巨大的拓展空间。《意见》的出台无疑为下一步工作的破题打开了思路。

绿色新政下的所“思”与可“行”

――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

在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海静看来,绿色低碳产品采购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科学的需求标准体系。而健全的绿色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应分行业、分门类,由行业主管部门分门类分产品展开调研,综合考虑性能、规格、材质、工艺、包装、碳排放值等要素拟定。政府采购需求应当符合法律法规、政府采购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尤其是关于绿色低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应当作为核心内容纳入到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中来。采购需求可以引用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也可以结合非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采购人甚至可以根据项目需求提出更高技术要求,并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丁_认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基于创新、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多维度、科学完整的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指标体系,所有的产品、服务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均在这个指标体系框架下编制。如此才能更好地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对于如何确定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杨海静认为,应当按阶段划分,将需求标准贯彻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改造等全过程。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的确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着重保证建筑物的功能性和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健康性,在此前提下,采取有效节能措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等要素,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并与其所在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充分结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品质提升。

“建材作为建筑业的基础,为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品质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适应生产消费升级需要的建材产品比较缺乏,对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的支撑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徐韬对当下建材产品品质有所担忧。他告诉记者,传统的建材行业属于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程度的损害。另外,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低价中标的工程项目,相关单位为追求利益采购低价、低品质的建材产品,造成建材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他期待,各地可通过政策发力,明确采购需求标准,在政府采购工程中推广可循环可利用建材、高强度高耐久建材、绿色部品部件、绿色装饰装修材料、节水节能建材等绿色建材产品,倒逼传统建材生产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建材生产企业的创新、变革和转型升级,进而带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促进建筑品质提升。

杨海静认为,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力点体现在多方面:一是新建建筑。新建建筑对于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的需求,较既有建筑改造需求更多。因此,应当将其推广重点放在新建建筑。二是发达地区。从以往统计数据看,发达地区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的推广程度比欠发达地区好。因此,她建议可以考虑将落实重点放在发达地区。另外,对于完善政府采购政策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还应分类落实重点地区、积极推进地区、鼓励推进地区的推广比例。培育若干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以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三是加大末端支持。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需加大末端支持,如,采用税收优惠、合法补贴、采购倾斜等宏观政策手段鼓励和推广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制造,使得建筑企业、施工企业能够方便、低价获得装配构件。四是严把验收关。关注装配式、绿色建材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是否与设计、施工图纸一致,是否与合同一致,对于高于绿色标准的项目给予奖励等。

――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公务用车等政府采购力度。

政府采购政策实施有益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自主创新、扩大新能源车企产销规模以及保证新能源车企获取稳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势头强劲的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公务用车采购市场表现活跃。多地在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环节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采购占比。以山东省为例,该省2019年起,要求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机动车辆,特别是用于机要通信、相对固定路线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配备更新时,全部选用新能源汽车。此外,在公务出行租赁社会车辆领域,该省也坚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优先的政策导向,鼓励通过“以租代购”“分时租赁”等方式,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乡镇扩大新能源汽车投放数量,提升公务出行保障能力。海南省要求党政机关购置公务用车100%选用国产清洁能源汽车。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公务用车等政府采购力度,有业内人士建议:一是政府可将新能源汽车补充到政府执法、执勤车辆中。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公共服务领域内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如环卫车等的配备量等。二是对具有创新性质的新能源汽车参与政府采购,给予一定政策优惠,比如,一定比例的价格扣除,帮助这些供应商更容易地获得政府采购订单。

――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

如何从需求侧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调动采购人主动使用绿色建材、采购绿色建材的积极性,是本轮“绿色风暴”的破题难点。

西北政法大学欧盟法研究中心主任杨蔚林建议,建立健全有效的政府绿色采购绩效评估机制。对政府有采购需求的各机关部门的绿色采购行为过程进行绩效考核,既能积极地引导供应商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又能有效提升政府绿色采购的效益。与此同时,还要完善现有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对绿色政府采购的预算、招标、合同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严惩违反绿色政府采购规则的行为,确保关于节能减排和“双碳”政策目标在绿色采购的过程中得到真正落实。

杨海静认为,就技术而言,单一企业或单个产品的碳排放值是可计量的。但就全社会而言,碳数据的核算、上报、监督依然是一项成本耗费巨大的系统性工作。在碳排放大数据逐步形成的基础上,未来在碳数据相对成熟的行业,可逐步将明确的碳排放值、减碳量作为强制性或鼓励性采购条件,将“低碳”数值引入评标标准,将碳减排作为功能性目标纳入采购人绩效评价指标,制定低碳标识,建立低碳产品认证和分级机制,拟定低碳采购清单,建立供应商碳排放台账,将碳排放作为供应商履约管理的组成部分。